近日,教育部发出通知,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厨房、配餐间等安装监控摄像装置,实现食品制作实时监控,公开食品加工制作过程,自觉接受学生及家长监督。
记者梳理发现,湖北、四川、辽宁、浙江等地的部分中小学、幼儿园、大学校园食堂的后厨已经实现视频监控,并在就餐区以电视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师生面前。
据媒体报道,山东青岛已启动“食安亮化”网上视频直播工程,记者登录“爱青岛”APP后,可以观看到数十所中小学、幼儿园的后厨直播,包括配餐、消毒洗碗等各个环节的监控,公众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进行监督。
后厨监控直播的从无到有,对改善校园食安环境起到积极作用。
尽管积极因素显而易见,但在实际操作中,校园食堂后厨的监控直播仍存在一些缺陷。
例如,辽宁传媒学院学生刘伟告诉记者,该校两个食堂的就餐区都安装了直播后厨的显示屏,但他观察发现,很少有学生把目光注意到显示屏上。
刘伟说,“监控都挤在一个屏幕上,每个区域的监控显示的范围就很小,不够直观,而且食堂做饭的时候,学生还在上课,因此起到的监督作用并不大。”
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,校园的食品安全涉及多个环节,包括原料采购、加工制作、清洗消毒、食品储藏、用水卫生等。“并非所有关键环节都能通过安装摄像头来全面揭示。”他说。
基于视频监控存在的局限性,沈岿对其作为普遍性、强制性的标准进行推广持保留意见,他表示,目前条件还不够成熟。
沈岿还指出,中小学、托幼机构的食品安全标准应该不同于成年人的标准,由于青少年的身体处于快速成长的过程,对他们而言,还应包括营养标准。
“营养不良对处于发育期、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,也是一种不安全。”他说。
据《汕头特区晚报》